2024年3月文珠2021级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心得

Body

在2024年3月,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本科2021级团支部全体团员中山大学校团委的指导下进行了马克思主义专题学习。团员们首先自主学习了校团委印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文件中提及的习近平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发表重要讲话等内容,并进行了学习心得交流、分享活动。在学习与分享中,同学们的思想层次有了进一步提升,有时事政治的认识与思考得到了进一步深化。五名同学的优秀心得如下:

 

苏毓莹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没有国家安全,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而对于个人来说国家安全是幸福安康的前提。只有国家安定,我们才能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生命安全、财产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才能获得安全感,进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

国家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作为一名时代新青年,我们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始终坚信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宗旨,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国家利益至上是国家安全的准则。养成“居安思危,防患未然”的政治思维意识,争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

 

卢锦华

在本月的马克思主义专题学习中,我重点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文。这篇文章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性,也让我对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他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只有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同进步,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民族团结工作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和任务。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相信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注重实践探索、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一定能够推动我国民族团结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并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吴诗韩

本月我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各学生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要深入学习贯彻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就是需要文化认同。这是对国家整体利益的考虑,是对少数民族长远利益的考虑,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构筑中华文化共同体的重要举措,更是在全民族中进行文化认同。我们每一名普通民众都应该全力支持、全力配合能够促进文化认同推动民族团结的方针政策和民族工作。

 

周洁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

2024年2月7日,中国南站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在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贺信体现了党中央对极地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极地工作者的关心和信任,为新时代新征程我国极地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4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极地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中国南站秦岭站采用绿色技术和集成化空间体系,打造智能先进、低碳环保的国际一流科学考察站。极地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区域,将先进的绿色技术运用到考察站建设中,保护好极地生态环境,体现了大国责任担当。表明了中国会同国际社会一道,为造福人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回首往昔,一代代极地工作者勇斗极寒、坚忍不拔、拼搏奉献、严谨求实、辛勤工作,登上南极洲、建设考察站、建造破冰船、开展极地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进入极地考察大国行列,并向强国迈进。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爱国、求实、创新、拼搏。

但是人类对南极的了解还远远不够。揭开南极的神秘面纱,需要进一步提升科技发展水平,并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合作。我国将产出更多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在南极科学领域凸显中国声音。未来的极地科考依然“路漫漫其修远兮”,让我们更好认识南极、保护南极、利用南极。

 

李获

习近平指出,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未来,要进一步加大工程技术人才自主培养力度,不断提高工程师的社会地位,为他们成才建功创造条件,营造见贤思齐、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创新争先的浓厚氛围,加快建设规模宏大的卓越工程师队伍。希望全国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坚定科技报国、为民造福理想,勇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锻造精品工程,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骄人业绩。我国工程科技发展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造福人民,始终坚持新型举国体制,始终坚持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始终坚持开放合作,这些理论和实践结晶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在本月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积极主动进行自主学习,学习后也细致认真地分享了个人的学习心得与思考体会。在研读时事政治以及党中央最新方针部署时,同学们对时政新闻、党政变化的敏感度进一步提升,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应用于实践当中的经验愈加丰富和深刻。